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理論熱點

        點燃高校“紅色引擎”,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

         日期:2024-05-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暖心寄語,深切囑托,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集合點,是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黨的領導是推動高校發展新質生產力最大的政治優勢,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鮮明導向,堅持高站位、高標準、高水平和高要求點燃高校“紅色引擎”,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強有力的發展動能。

          堅持高站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把方向”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高校要堅持高站位把牢政治方向、強化理論武裝、謀定發展戰略,把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于高質量發展行列,統一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偉大進程之中。

          高站位把牢政治方向。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支點,肩負著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高校黨委要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站穩政治立場,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要強化頂層設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高站位強化理論武裝。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高校黨委要構建多層次、分眾化、系統化的理論學習體系,組織實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要在師生黨員中講好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深化師生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源頭廓清新質生產力的本質和內涵、明晰高質量發展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關聯。

          高站位謀定發展戰略。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高校黨委要把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戰略抉擇和主攻方向,使之服務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目標。圍繞戰略目標,高校黨委要牽頭制定施工圖、路線圖和時間表,做到實施舉措聚焦、時間節點清晰、責任單位明確,層層壓實責任,靠前部署抓落實。

          堅持高標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堡壘”

          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就是要突出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高標準、嚴要求、實舉措,夯實基層戰斗堡壘建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組織保障。

          高標準織密組織體系。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健全的組織體系是黨建和事業深度融合的基礎,必須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確保業務工作開展到哪里,黨的組織體系就延伸到哪里。以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助推新質生產力為導向,構建“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基層黨支部—師生黨員”四級聯動責任體系。切實把黨的領導內嵌到位、貫通到底、暢通微循環,激發基層黨組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提升組織服務大局貢獻度。

          高標準建強基層黨支部。弘揚“支部建在連上”光榮傳統,遵循有利于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原則,探索黨建工作向最活躍、最具有創新能力的項目組、學科組、課題組、創新團隊、科研平臺延伸,打造具有影響力、輻射力的“新質樣板黨支部”。以黨建為“媒”、支部為“線”,推動各支部開展聯學共建,為打通發展新質生產力堵點卡點,提供堅實的組織根基。如:推動跨學科黨支部聯學共建,打破學科壁壘,以交流促合作;鼓勵校內教學、機關、后勤等黨支部共建,強化協同、助推發展。

          高標準培育“雙帶頭人”。“頭雁領航群雁飛。”突出“政治強、覺悟高、業務精、有威望”的選拔標準,在有高級職稱教師黨員中選任黨支部書記,切實做好“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培育工程。通過集中培訓、專題輔導、實踐鍛煉等方式加強“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的“黨建+業務”的融合能力,培養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領頭雁”。

          堅持高水平,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育英才”

          發展新質生產力核心在于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校要在加快建構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上下功夫。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高校黨委要切實履行抓思想、管協調、強吸納職責,推動黨建與人才工作的互融互通。

          堅持高水平的思想引領。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用科學真理和實踐真知加強人才的思想引領。發揮黨在思想引領上的重要作用,將理想信念教育、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幫助其堅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要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科學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激發師生勇于開拓創新、探索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的熱情。         

          堅持高水平的統籌協調。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有關鍵性作用的能動主體。適用新質生產力發展、滿足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高校黨委要在人才工作中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明確教學、行政、后勤等部門在選才、引才、育才、留才等環節的職責定位,各司其職;發揮各院系、科研平臺的資源優勢,匯聚多方力量,形成最大育才合力。

          堅持高水平的政治吸納。高校黨委要著力加強對研制“國之重器”、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創新人才的政治吸納。構建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教師黨支部三級聯動的教師黨員發展工作機制。學校黨委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和工作載體,領導組織部、宣傳部、教師工作部等部門共同推進,同時充分調動各院系黨組織的工作主動性,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落實責任。確立校、院兩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重點培養對象制度,定期開展談心談話,及時了解教師發展對象的思想動態,全程化做好政治引領。突出分類施策,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打通高層次人才加入黨組織的“最后一公里”。

          堅持高要求,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優生態”

          良好黨風、政風、校風是激發師生干事創業熱情的重要前提。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高校要以高要求嚴抓“三風”建設,推動“三創”改革,強化“三力”發展,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促進活力迸發的創新生態發展。

          以高要求嚴抓“三風”建設。高校黨委要以強作風、嚴教風、優學風為抓手,營造良好育人氛圍。要抓住“關鍵少數”,以嚴的總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強化黨員領導干部宗旨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圍繞高校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存在的痛難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謀實招、求實效;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學管理,劃定教風建設“紅線”;以黨團班一體化建設為載體,持續深入推進學風建設,以優良的學風促進學生追求真知、探索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高要求推動“三創”改革。高校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要善于在創新上做文章,尤其要聚焦管理服務創新、人才培養創新、科學研究創新的“三創”改革。高校黨委應牽頭制定學校“三創”改革方案,整合政府、市場、社會組織等領域資源賦能學校創新能動發展,推動高校形成活力迸發的創新生態,強化高校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科研攻關主力軍、創新驅動策源地的重要地位。

          以高要求強化“三力”發展。科技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和基層治理能力是高校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三力”。高校黨委要以高要求強化“三力”發展,聚焦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需,加大科技攻關,提升科技硬實力;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傳承紅色基因,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提升文化軟實力;健全完善學校管理體系,創新治理模式,有序推動各部門協同發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點燃高校的“紅色引擎”,我們不僅能夠引領青年學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能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活力,為新時代的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種紅色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必將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不竭動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本文系廣東省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研究會本科分會“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黨建研究后資助項目“高校點燃‘紅色引擎’,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編號:2024BKHQ0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高校輔導員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導學思政’理論建構及實踐優化”(編號:23JDSZ3049)研究成果】

          (孔曉娟,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劉社欣,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