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萬工程”多維發力 “美麗家園”建設日新月異
日期:2024-11-27 來源:深圳特區報
龍華街道目前坐擁超300家首店、旗艦店、體驗店,其中60萬平方米的“航母級”商業集群壹方天地雄踞深圳商超之首。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明銘 吳禾昆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作為全市產值過千億的產業重鎮,以及實際管理人口近百萬的特大型街道,今年以來,龍華區龍華街道錨定全區“百千萬工程”部署安排,擔重任,挑大梁,當尖兵,走出了一條超高密度城區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有效路徑。
龍華街道高位推動強化全局統籌,制定了街道層面的6個特色項目,并在全區率先實施“一社區一特色”行動計劃,突出重點、精準發力,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如今龍華街道經濟發展節節攀升,13個社區“百千萬工程”特色項目多點開花,高品質“美麗家園”建設日新月異,持續推動街道全域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在知名研究機構賽迪四川發布的“2024活力街道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榜單中,龍華區龍華街道高分登榜,位列全國第三。
高水平建設“產業重鎮、商貿旺地、魅力城區、人文家園”,如今的龍華街道,正持續以特色項目為牽引帶動,多維發力“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努力打造“百千萬工程”精彩的龍華樣板。
厚植產業新優勢 經濟發展穩中提質
作為深圳市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先進制造之都,龍華街道如今已跨入千億級鎮(街)“俱樂部”。在龍華街道不到20平方公里土地上,聚集起規上企業1000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00余家、區總部企業23家、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家,其中富士康、穩健醫療、領威科技等行業龍頭“頂天立地”,開步電子、道格特科技等成長型“專精特新”企業“鋪天蓋地”。今年還新增7家企業成功認定2024年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4年,龍華街道科技創新步履不停,精智達技術、云里物里科技成功入選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榜單;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2024年數智化供應鏈案例;1980油松漫城產業園成功認定龍華區數字經濟園區(樓宇),一批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紛紛落地。
為加速推動經濟企穩向好,龍華街道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同時搭建“產業載體空間供需平臺”、建立全員全域全流程服務企業機制。據統計,今年以來,龍華街道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1800億元,實現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330億元,總量位居全區第一。
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龍華街道還全面深化企業數字化評估診斷,促進企業數字化項目落地。今年1-10月,街道涉及數字經濟的“四上”企業總產出超1100億元,同比增長9.70%。
集聚超級商圈勢能,全面釋放消費活力。龍華街道目前坐擁超300家首店、旗艦店、體驗店,其中60萬平方米的“航母級”商業集群壹方天地雄踞深圳商超之首,“五一”期間,壹方天地人流量約120萬人次,躋身“全國人數最多的十個商圈”之列,整體銷售同比增長約106%。伴隨蘇寧易購pro深圳首店落戶龍華街道,超100家頭部家電家裝大牌為市民提供“一站式”購物體驗。
在深圳市打造的“5+7+42+N”商圈體系中,龍華超級商圈被劃定為7個國家級引領商圈之一。龍華街道推動協同錯位發展,將壹方天地、山姆會員店、星河iCO等大型綜合商業體串珠成鏈,推動形成集群式商業帶,目前街道商圈規上企業增至68家,產出超120億元,消費活力元氣滿滿。
培育“一社區一特色” 走出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
清湖社區創新“親鄰品牌”,打造“一老一小”友好社區;油松社區依托云應用、物聯網等新型技術,實現社區治理智能化、精準化;景新社區創立“景新夜?!?,實現高密度住宅圈與超級商圈共融互促……在龍華街道,13個社區“百千萬工程”特色項目多點開花,一批特色樣板社區不斷涌現。
近年來,龍華街道基于各社區獨特的資源稟賦、空間條件及業態布局,實施“一社區一特色”行動計劃,精準把脈、因地制宜,以特色項目作為各社區的重點培育對象,緊密圍繞社區“短板”與“長板”進行精準施策,13個社區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以點帶面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位于景龍社區的景華新村是龍華街道最早建成的城中村小區之一,已有30余年歷史,自龍華地鐵口開通和城中村綜合改造以來,小區人口集聚伴隨治理挑戰。為此,景龍社區以“定格化服務”為載體,匯聚起社區、黨支部、物業、社會組織、退役軍人等志愿服務隊伍,打造了景華“志愿村”,大大提升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清湖社區居住人口約6萬人,60歲以上老人近4000人,18歲以下兒童近6000人。聚焦長者、兒童重點群體,社區通過建設完善“一老一小”志愿隊伍、開拓“一老一小”友好空間,培育了一批助老愛幼文化活動項目,從傳統服務“單一便捷”向增值服務“綜合賦能”轉變,形成助老愛幼“服務圈”,打造“一老一小”友好社區,讓社區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坐擁廣東省的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龍華超級商圈壹方天地,景新社區共有山姆會員店、CINESKY新天影院等各類商事主體共1768家。為滿足群眾職工對文化生活、技能學習等需要,社區黨委聯合壹成商圈黨委成立了“景新夜?!?,首創“社區搭臺+商戶主導+居民參與”共建共享機制,打造公益性的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流動課堂,充分激活社區治理新動能。
油松社區則以“提質、減負、增效”為目標,依托云應用、物聯網等新型技術,引入社區工作管理平臺,探索社區工作“四化改革”,率先開啟數字化治理探索之路。目前,社區自行搭建了56個應用、803個普通表單,滿足不同部門的數據收集和管理需求,通過標準表單收集的數據量達146.1萬條,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街道各社區基于轄區人文、地理、經濟等特點,挖掘志愿精神、安全管理、紅色文化、“一老一小”、數字化建設、鄰里關系、商戶聯盟、共融互促、社企互助等工作領域,形成了多樣化的社區特色項目。在積極鼓勵居民、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同時,從治理方式革新、科技深度賦能、服務模式創新等多個維度積極探索,提出并實施一系列創新性解決方案,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區域內整體協調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以人為本建設民心工程 繪就幸福生活新畫卷
“百千萬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直以來,龍華街道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優化民生服務、提升城區品質,全力筑就高水平“幸福基石”,打造高品質“美麗家園”。
走進街道養老服務驛站,不僅設有基本的沙發、桌椅、飲水機等設施,配置了生物安全運輸箱、醫用冷藏冰箱,驛站還不定期開展養老服務政策咨詢、傳統節慶等主題活動,依托“醫格化+定格化”服務模式,更將義診義檢、中醫理療、心理咨詢等服務送到家門口,為老年人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和交流空間。
目前,龍華街道不斷豐富轄區內社區醫療服務、養老服務,深化完善“社區嵌入式”醫療和養老上門服務,依托星光老年之家、黨群服務中心、社康等陣地,打造了4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及示范點,實現13個社區100%覆蓋。
此外,龍華街道還構建“1+1+N”社會組織綜合救助工作體系,發揮社會力量的救助作用,兜牢困難群眾基本民生保障,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困難群眾,今年以來累計救助75名來深遇困建設者成功返鄉。創新推動普惠托育園建設,促進托育機構行業規范化,新增納管機構8家,新增托位數1856個。
著眼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聚焦人居環境改善是關鍵。作為龍華街道眾多老舊小區之一,新華苑小區建成已有20余年,缺少電梯造成的出行不便更是成為許多居民的“心病”。為此,龍華街道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推動新華苑率先啟動電梯加裝工程并投入使用,成為龍華區首個老舊小區全覆蓋加裝電梯的樣板工程。目前,街道老舊小區改造先行先試并推進第二批改造計劃,“瓶改管”工程超額完成,電梯加裝領跑全區,讓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活力。
綠美生態建設亦是“百千萬工程”的重要一環。近年來,龍華街道通過聚集全社會力量,大力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打造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社區共治的生態和諧的綠美社區,繪就了一幅“人、城、自然”和諧共生的“富春山居圖”。
在油松社區水斗富豪城中村,通過開荒填土、搭線引水、種植培育,村里百余平方閑置土地煥發生機,成長為綠油油的“半畝花田”,收獲的果實蔬菜則經過愛心捐贈、義賣,送到獨居長者或困難群體家中。閑置土地實現綠色蝶變,當地居民成了綠美行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進一步傳遞了社區溫暖和關懷。
走進松和社區,利用廢棄花木場建成的“松和鄰里庭院”令人眼前一亮。在建設過程中,社區廣泛動員廣大黨員、志愿者、居民參與綠美項目改造和片區植樹添綠,并吸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共建,其中中建五局三公司捐贈資金、中鐵九局集團為庭院加設圍欄、和福田銀座村鎮銀行提供廚藝烘焙,打造了融洽鄰里關系的和諧陣地。
“綠色宜居城區”品質提升行動各項目加速推進,龍華街道還將壹方天地打造成為深圳市首個蒲公英“空杯減塑”特色示范商圈,目前吸納53個門店參與,超20萬人次消費者參與,相關經驗在轄區其他商圈有效推廣,試點開展以來,商圈“空杯減塑”總量達8噸、減少碳排放12噸。同時,組織社會企業、股份合作公司等參與植樹活動共27場,累計植樹2729株,打造了23個主題林,編訂植樹綠化“四季圖譜”,進一步優化社區綠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