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會科學》2022年第4期
日期:2022-07-08 來源:深圳市社會科學院
建黨百年特區建設的歷史變遷、基本規律與經驗啟示許瀛彪 于泓源
作為制度創新的抓手,特區發展貫穿于建黨百年各個時期,其發展歷程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精彩印證。
自清代以降,珠三角地區作為中國重要的對外門戶,不斷吸收來自西方世界的新鮮事物,逐漸發展出自身的海洋文化傳統,在舊時的中國獨樹一幟。
重大突發事件中政府價格管控的正當性研究:一個比較的視角牛文浩
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常常會出現“哄抬物價”的現象,而政府在對這種狀況進行治理時所普遍采用的價格管控措施面臨著經濟學中“會降低市場供給的效率”“損害交易自由”等主張的質疑。
人工智能時代性別倫理的多維思考與前瞻性治理邵 娜 張 宇
人工智能時代的性別問題首先表現為原有性別問題在技術中的映射與放大,具體包括兩個維度:一是人工智能的技術邏輯使得其有可能習得已有的性別偏見,并通過算法實現性別偏見、性別歧視的“客觀化”;二是人工智能技術從業者的性別單一性導致單向度性別倫理觀念 與價值標準在技術開發與應用過程中的嵌入,使得人工智能的應用無法實現對于公平等社會公共價值的回應。
人工智能體能否擁有心靈,這是人工智能哲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議題。
新基建是相對于傳統基礎設施建設而言,伴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形成的基礎設施,是公共服務、居民生活、經濟生產和社會治理所必需的。
中國省區要素稟賦與制造業發展的協調度評估及對策魏博通 艾清鋒
在新結構經濟學框架下,建立要素稟賦與制造業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熵權評價模型和協調度模型,對中國各省區2000-2019年要素稟賦與制造業發展水平的協調度進行實證分析。
新時代背景下,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已成為共識。
農村應急管理中的女性角色與參與路徑楊安華 林 曦
隨著我國農村地區風險復雜化與多樣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農村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成為鄉村治理的重要議題。
城鄉關系是轉型期中國社會形態研究的重要議題。
虛假訴訟檢察監督的類型化建構馮煜清 王繼明
檢察機關已成為當前虛假訴訟治理體系中的支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夫妻債務規范的程序脈絡:從訴訟形態到執行構圖包冰鋒 歐陽峻豪
夫妻債務案件的“執行難”,本質在于債權人沒能取得針對舉債方配偶的執行名義。
宗炳終身不仕考述黃發玉
宗炳,南朝劉宋人,畫家、書法家、佛學思想家、山水畫論鼻祖,對中國繪畫藝術和中國美學的發展、對佛教的中國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嘉慶《新安縣志》研究張 偉
嘉慶《新安縣志》纂修于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是中國古代最后一部記載廣東省新安縣(包括今深圳市大部分地區和香港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等各方面狀況的官修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