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深圳學術沙龍

        加強地方外事能力建設

         日期:2021-04-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海4月23日電(記者查建國 陳煉)4月15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的“新時代地方外事能力建設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地方外事工作是中國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外部挑戰復雜多變,需要地方積極有為、勇于擔當。做好地方外事工作有兩個可供借鑒的著力點,一是準確定位,相比國家層面外交,地方外事工作更多聚焦經貿、科技、教育等議題,適合通過城市外交、公共外交、經濟外交等方式發揮影響,為中央外事工作拓展空間。二是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從總體上看,當前地方外事工作對文化、歷史上外僑記憶的挖掘和利用仍有提升空間。要從學理上建構、梳理有關理論,促進實務部門與研究機構的良好互動。

          湖南省委外事辦公室副主任葉勁松認為,近年來,湖南在思想理論學習、涉外網絡建設、內部機制優化、人才隊伍培養、高校企業合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斷取得新進展,在外事能力建設方面形成了四點經驗。第一,強化統籌協調,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堅持黨組織對外事工作的指導。第二,優化工作方法,提高外事工作效率。第三,加強人才建設,提高外事干部的政治素養。第四,打造特色品牌,推進友城工作,構建對外交流網絡。下一步將著力構建地方外事工作的系統性,通過調研參謀建設、統籌協調能力建設、交流交涉能力建設、渠道硬件能力建設、學習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對外事工作的事前預判、事中應對、事后總結,形成提升外事能力建設的明確路徑。

          北京大學教授王逸舟提出,從時間上看,中國的外交能力建設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節點,地方外事能力建設直接關乎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國際形象。從現有的挑戰和關切看,在中央對外交工作高度重視的今天,如何從客觀環境和主觀能動兩方面進一步調動地方外事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解決地方外事部門在人力資源、財政支持、資源分配、機制協調方面面臨的現實困難與顧慮,將是未來提升地方外事能力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上海市外事辦公室原副主任邵慧翔提出,地方外事工作戰線的同志,必須深化對新時代的理解,做好較長時間內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加強外事工作的主動性,做好線上線下工作。